r>  《經》曰:天下有道,卻走馬以糞。天下無道,戎馬生於郊。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
  《原旨》曰:古之有天下者,土地之廣,人民之眾,君壽之脩短,唐虞而上,遠不可稽。見之《禹貢》之辭,則知堯、舜之朝,東漸于海,西被于流沙,朔南暨,聲教訖于四海。人民如其地。堯為天子,舜、禹、稷、契、咎繇為臣。蕩蕩乎民,無能名焉。形于擊壤之歌,則知為有道之世也。堯未甚老,而遜之舜。舜遵堯之道,未甚老,而遜之禹。堯、舜,皆不失天下之尊榮,皆天壽百餘齡,而子孫皆不失土地之封,不廢烝嘗之義。如二聖人者,可謂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天下有道,卻走馬以糞。唐虞之盛可見。天下無道,戎馬生於郊。夏商之衰可見。罪莫大於可欲,甚愛大費也。禍莫大於不知足,多藏厚亡也。咎莫大於欲得,我所欲得,人亦欲得,天下胡為不爭,戎馬胡為不生。如惡無道,以就有道,莫若不為夏商之衰,求為唐虞之盛,知足常足,將不失堯、舜之尊榮。然則天下有道云者,必得君如堯、舜,臣如咎、夔,民如唐虞之民,則比屋可封,人人皆知天下之重,而不以害其生。孰有可欲之罪,不知足之禍,欲得之咎者哉。
  《經》曰:不出戶,知天下。不窺牖,見天道。其出彌遠,其知彌少。是以聖人不行而知,不見而名,不為而成。
  《原旨》曰:不出戶,知天下。為有道聖人言也。得不為堯讓許由者言乎。不窺牖,見天道。由辭堯讓曰:日月出矣,時雨降矣,爝火之光,灌溉之澤,不亦難且勞乎。由之不出箕山,所以知天下。既已治也,出彌遠而知彌少,為不知足止者,道不行而知,由之所以不復代堯也。不見而名,吾將為名乎。吾將為賓乎。無為而成,吾無所用天下為。由不受堯讓,是不出戶而成萬世之名,殆賢於堯矣。巢父之牛,不飲洗耳之水,是不窺牖而無是非之名,又賢於由矣。堯授舜,舜授禹。堯、舜有道有位之聖人,巢、由有道無位之聖人。如巢、由者,可謂無功名而功名,則是無為而成者也。莊子與惠子觀魚於濠上。莊子曰:絛魚出游從容,是魚樂也。惠子曰… 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。曰:吾知之濠上矣。濠梁之水深,網罟不到,魚不待出濠梁。而知天下之水,不免有網罟之害,故樂其從容,而不出。魚之不出濠梁,是巢、由之不出箕山也。噫,微後王無以見堯、舜之聖,微堯、舜無以見巢、由之高。
  《經》曰: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。損之容又損,以至於無為,無為而無不為。取天下,常以無事。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
  《原旨》曰:為學曰益,眾人之道也。為道曰損,聖人之道也。上知不能無人心,下愚不能無道心。若堯授舜曰:允執厥中,又何損焉。舜授禹加以人心、道心、危微之言,則損之所不免也。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,無為而無不為。損之云者損去人欲也。又損云者人欲去得淨盡也。人欲淨盡,則無徇己之為。無徇己之為,則凡所為者皆天理之所當為,而不可不為也。如禹之治水,三過其門而不入,勞可見矣。而曰行其所無事,于以見禹之為,皆所當為而不可不為者也。取天下,常以無事。取之云者,非取天下之土地、子女也。非取天下之犬馬、玉帛也。樂取諸人以為善也。無事云者,行其所無事也。惟能樂取諸人以為善,而行其所無事,則天下歸之,猶水之就下也。及其有事,則不足以取天下。有事云者,謂人莫己若而欲強人之從己也。強人之從己,眾人之道也。烏足以取天下哉。《書》曰: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,罔佛百姓以從己之欲。斯言得之矣。
  《經》曰:聖人無常心,以百姓心為心。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,德善。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,德信。聖人在天下惵惵,為天下渾其心。百姓皆注其耳目,聖人皆孩之。
  《原旨》曰:聖人應物不先物,故無常心。此承上章之旨狀,其成德言道可常,心不可常。道常則所應皆理,心常則應不免欲,是未到聖人地也。聖人之心,太空無雲,止水無波,魚躍鳶飛,物無不應,故能民同胞物,吾與上下與天地同流,一以百姓之心為心。以百姓之心為心,則物無件者,應之以理而已。善者,吾應之以善,不善者,吾亦應之以善,德善。信者,吾應之以信,不信者,吾亦應之以信,德信。德無常師,主善為師,是以天下之善為善,人無有不善也。以天下之信為信,人無有不信也。聖人在天下惵惵,為天下渾其心。言有位之聖人,如帝堯之在宥天下也。舜告禹曰:稽于眾,舍己從人,不虐無告,不廢困窮,惟帝時克,則惵惵渾其心,於焉見矣。百姓皆注其耳目,天視民視,天聽民聽,德化流行,人心所歸,聖人皆孩之。一以赤子而視之也。若夫齧缺之為人,可以為眾父,而不可以為眾父父者,則去帝堯之一問焉耳。
  《經》曰:出生入死,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。人之生,動之死地,亦十有三。夫何故,以其生生之厚。蓋聞善攝生者,陸行不遇兕虎,入軍不被甲兵。兕無所投其角,虎無所措其爪,兵無所容其刃。夫何故,以其無死地。
  《原旨》曰:品物之盈天地間,莫不有族有祖。族言其眾,祖言其親